![]() |
![]() |
首 页 | ![]() |
关于研究会 | ![]() |
会员管理 | ![]() |
学会动态 | ![]() |
古陶瓷新闻 | ![]() |
古陶研究 | ![]() |
古瓷研究 | ![]() |
瓷萃杂志 | ![]() |
陶瓷书籍 | ![]() |
陶瓷地图 | ![]() |
通知公告 |
![]()
![]() ![]() ![]() ![]()
![]() ![]()
![]() ![]() ![]() ![]() |
研究会2019年年会在淮安召开
文章来之: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 点击数:885 [返 回]
5月11日至12日,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中国大运河与古陶瓷学术研讨会”在淮安市博物馆召开。 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何国军、淮安市政协原副主席荀德麟、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倩、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季祥猛及省内外古陶瓷相关专家到会祝贺。 会议由邢舒良常务副会长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23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完成了既定的议程并取得较好的学术成果和社会影响,获得圆满成功。 一、年会圆满完成了既定议程 1.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会长贺云翱同志代表理事会向本届年会作工作报告。报告综括了年度财务报告、研究会建设与管理、业务工作开展、学术成果、社会影响等主要方面,并对新一年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求广大会员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携手共赴美好未来”。 2. 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章程》及《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专业委员会管理规定(暂行)》。 3. 表彰了先进专业委员会和优秀会员,并为新成立的专业委员会举行了授牌仪式。授予宜兴青瓷专业委员会和金华婺州窑专业委员会“先进专业委员会”称号;向王金南、曹兆燎、郝秀华、夏青、王广全、雷国强、董文凯、李冰、虞宝祥九位同志颁发了“优秀会员”荣誉证书;为新成立的元明景德镇瓷器工艺研究专业委员会、大运河古陶瓷研究专业委员会、元代瓷器研究专业委员会举行了授牌仪式。 4. 会议前夕,研究会于5月10日晚举行2019年第一次全体理事会,通过贺云翱会长的提名,一致同意增选王剑、董文凯、李冰三位会员为理事。 二、举办了“中国大运河与古陶瓷学术研讨会” 与会专家向本次会议提交了20多篇论文,涉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遗址与沿线古窑址出土器物研究、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沿线出土陶瓷内涵及历史意义、中国大运河促成世界陶瓷文化共同体构建、六朝“破岗渎”与六朝青瓷的关系、清代督陶官与淮安及唐英对古陶瓷艺术的贡献、唐青花与扬州城的渊源、从唐巩县窑黄釉褐彩执壶看运河文化遗存、繁昌窑青白瓷烧造技术溯源、婺州窑陶瓷包装方式的演变等多项专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本会大运河与古陶瓷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是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指示精神,与会的省内外学者就如何搞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展开热烈研讨。有关专家分别就运河沿线部分遗址的发掘概况、运河之都的历史演变、运河瓷研究及大运河促进世界陶瓷文化共同体构建等专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1.会议特邀嘉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副研究员陈超先生作了《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安徽境内窑址器物研究》专题报告。作为近年来主持安徽省大运河沿线古陶瓷窑址考古工作的专家,陈超先生的报告通过对中国大运河安徽段萧窑、寿州窑、宣州窑、烈山窑、琴溪窑、绩溪窑、歙县窑、繁昌窑八大窑口之间关系的深刻分析,让与会者全面了解了大运河与古陶瓷的生产、运输和销售之间的关联性,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对梳理大运河文化与古陶瓷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有力佐证,受到与会者广泛好评。 2. 文史专家、原淮安市政协主席荀德麟先生的《“运河之都”的形成、嬗替与文化特征》专题讲座,阐述了大运河在楚州境内的历史变迁,以及“州以河兴,州以河衰”的沧桑变化,从运河嬗变的脉络,引导人们系统地解读了淮安市的前世今生。 3. 河南省商丘市隋唐大运河古陶瓷标本陈列馆馆长菅传友先生介绍了大运河商丘区域古瓷器标本的收藏经历与体会,对该地区运河古瓷所涵盖的主要窑口做了详细分析。 4. 安徽省安庆市收藏家协会原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曹新吾先生就自己对中国大运河促成世界陶瓷文化共同体构建的感悟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从战争、政治、经济对运河开发的需求,以及大运、漕运、海运的不同功能和区别作了学术探讨。 与会代表在深入挖掘大运河史料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阐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现状和发展趋势,就弘扬大运河精神、提升大运河价值、助力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事业建言献策。 三、《瓷粹》会刊专门开辟“古陶瓷与大运河”专栏 为了保证运河文化与古陶瓷研究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常务副会长邢舒良与蒋光意副秘书长共同负责本期会刊的组稿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本会会长贺云翱教授,长期致力于对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在本期会刊上与干有成先生共同发表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础知识及若干思考》的主旨论文,系统梳理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知识,为强化大运河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大运河文物保护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路。王兴平、曹新吾、邢舒良、李绍斌、朱士沂、王广全、胡健、董文凯、卢攀登等多位会员也在《瓷萃》上发表了精彩的论文,这些围绕大运河与古陶瓷的学术论文,是我会对大运河与古陶瓷文化研究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 四、举办了《大运河古陶瓷与博古画展》专题展览 会前,秘书组和大运河古陶瓷研究专委会、博古画专委会的会员们加班加点,从藏品拍摄、展品甄选、到内容设计、现场布展,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包括元青花等在内的一批运河古瓷标本,还集中展示了多幅博古画专业委员会的会员们自己创作的博古画,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五、考察了淮安市博物馆和河下古镇元明时期古陶瓷出土地点 为体验大运河这一流动文化的历史和区域特色,本次年会还专门组织部分会员参观了淮安市博物馆,并考察了位于淮安市楚州区河下古镇的古瓷片出土地点,增强了会员们对运河瓷的感性认识。该镇于2008年发现了大量元明龙泉窑青瓷标本,以此享誉陶瓷界。通过考察,增强了会员们对运河瓷的直观印象,从而有利于引导大家对大运河与古陶瓷关系的深层次思考,更好地将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 通过年会和一系列学术活动,广大会员对秉承“求真、求实、求索,弘扬陶瓷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办会宗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打造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共同开创中国陶瓷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充满信心。 本次年会得到淮安市人民政府、淮安市博物馆以及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的大力支持。淮安市博物馆王剑馆长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市级文物鉴定站站长,与研究会大运河古陶瓷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宏先生、研究会理事陈长风先生一起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本届年会虽然闭幕了,但研究会对大运河与古陶瓷文化的研究热情依旧继续,在这里我们期待明年年会再次召开。 |
版权所有 @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 版权所有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 不得复制本站任何资源(文字和图片)
客服电话:(86)13913984789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道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一楼 苏ICP备13017200号 技术支持:南京互迈网络 ![]() |